日本筑波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展的新研究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中调控免疫和癌症转移的核心分子通路。这项成果有望帮助开发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等预后不良癌症的创新性治疗方案。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借助转录组测序以及糖链结构分析等发现,一种名为“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的跨膜糖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分...
2025-09-09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研发出一种名为“快速球”的简易脑电波测试方法,能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显现前提前数年发现记忆障碍迹象,从而推动更早诊断与干预。英国巴斯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大脑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这项测试通过在受试者观看一系列图像时记录大脑的电活动,就能识别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早期记忆问题。轻度认知障碍被认为是部分患者未来发展为...
2025-09-08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牵头的一项国际研究发现,抑郁症不仅是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后果,同时也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原因。卡罗琳医学院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心理健康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区分原因与相关性。传统的观察性研究难以判断抑郁症与健康问题的关系。研究团队利用遗传学工具,分析了与抑郁症相关的生活方式、医学和社会变量等200余项因素,并对其中100多项开展测试。结果...
2025-09-04
长期以来,人类基因组中约98.5%的非编码DNA被视为“垃圾”,因为它们缺乏明确功能。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区域在基因调控、发育过程和进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中,一个国际团队结合类器官与“基因魔剪”技术,阐明了重复DNA序列——特别是被称为“跳跃基因”的转座子,如何在人类大脑早期发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为深入理解脑...
2025-09-0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国家实验室、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证实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衰老是导致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因素,并在动物模型和二期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抗衰老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能显著提升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治疗响应率,且能大幅降低毒副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研究团队通过一项二期临床试验发...
2025-08-29
日前,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联合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共同启动了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该项目以脑积水精准诊疗为切口,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首次突破传统运动和认知功能修复应用范畴,全面进入神经重症这一全新领域。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脑积水是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过多所致,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平均每百人...
2025-08-27
在生命科学领域,单细胞测序技术就像一把“精密手术刀”,让科学家得以剖析每个细胞的分子特征,为深入理解生命的复杂性提供了独特视角。然而,现有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局限性往往需要科学家作出取舍,要么漏掉某些细胞,要么抓不住细胞形态,导致在应对一些复杂研究场景时如同“盲人摸象”,看不到细胞所处环境的全貌。8月22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
2025-08-25
研究人员使用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任务自动化的活体动物验证。受访者供图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那么,手术机器人能否“脱离”医生的控制,自主完成手术呢?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一个多学科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AI)驱动的手术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并将该技术集成于国产机器人中,在活体猪模型上...
2025-08-22
“电—机械重塑”方法将兔子角膜(横截面图)从原来的形状(白线)矫正为新的形状(黄线)。图片来源: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不少人选择通过LASIK等激光矫正技术矫正视力。但这种手术需切削角膜组织,存在一定风险。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一种通过电流重塑角膜,而不是切割角膜的“去激光化”视力矫正新技术。相关成果18日在美国化学会秋季年会上公布。 人类角...
2025-08-20
【医线传真】8月17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获悉,由该院教授舒易来团队领衔、联合韩国首尔大学医院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为遗传性听力损失提供了潜在的精准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耳聋是最常见的感官障碍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患有致残性听力障碍的人数约4.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目前已知的耳聋基因超过200个...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