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 服务金铜产业发展

——甘永刚事迹介绍

   甘永刚,男, 1976年4月出生,籍贯江西进贤,1999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矿物加工专业,其后于2009年7月取得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专业硕士学历。1999.8-2013.2,福建省紫金山金矿,任选矿技术现场管理;福建省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任科技管理科科长,工程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管理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2013.3-2015.8,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高级工程;2015.9-至今,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任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负责了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及省、市重点科技计划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12篇;荣获全国黄金行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者奖、福建省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龙岩市科技创新人才等。

长期以来,甘永刚同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饯行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致力于矿物加工领域综合回收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开发等科技创新工作。在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科技管理等科学技术知识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能够充分调研分析市场、产业技术需求,组织去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很强;众多研发成果总体据行业领先水平,学术价值高,推广示范意义大。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身体力行,积极创新,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为紫金矿业科技工作学科带头人,以满腔热忱和高度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勇于开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胆创新,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多项新工艺开发研究重大项目,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难处理金矿及复杂有色金属矿的湿法冶金关键技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我国大量的难处理矿产资源得到应用;为主完成的6个科技成果应用年新增产值4.12亿元、新增利税2.75亿元,很好的支撑千亿金铜产业发展。主要科技成果有:

(一)组织完成的重大项目《含铜低品位金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实现了金、铜资源高效回收,避免了常规工艺中铜作为有害杂质与金竞争吸附致使金回收率低、铜作为废弃物成为环境污染隐患,遏制矿业开发地区生态和环境恶化,有利社会和谐发展并能在工业上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年可新增产值6398.92万元、新增利税4030万元。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2014年度福建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度中国黄金行业科技技术一等奖。

(二)为主完成的重大项目《复杂多金属银金矿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解决了粗颗粒金预选技术、金铅铜同步富集浮选技术、矿泥分散技术、抑硫及锌活化分选技术、氰渣选矿分离技术以及堆存尾矿再选技术等关键技术,达到了提取金、银为主,综合回收铜、铅、锌的目的。年可新增产值2.445亿元、新增利润9160万元。成果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013年度福建科技技术二等奖。

(三)为主完成的重点项目《高粘度微细粒氰化浸金渣选矿综合利用和产业化示范研究》,实现了尾渣资源化,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对贯彻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2009年度福建科技技术二等奖。

(四)为主完成的项目《黄金冶炼厂废水综合处理工艺研究与工程化》,实现了废水资源化、无害化,每年新增产值1989万元、税利1944万元,形成了黄金冶炼废水处理示范工程,推动行业进步,支持区域经济“千亿” 金铜产业发展。成果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011年度龙岩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度福建科技技术三等奖。

(五)为主完成的科技项目《黄金选冶含金(炭)废渣综合回收新技术》,项目自完成成果转化以来,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国内固体废弃物回收产业树立了榜样,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成果经中国黄金协会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2012年年度中国黄金行业科技技术二等奖。

(六)主持完成的国家发改委专项项目《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矿山酸性废水综合利用技术、低品位铜矿生物选择性浸出技术实验室、矿山废水分析检测公共平台等,每年新增产值4.1亿元以上,新增利税1.6亿元以上,对我省科学合理、高效安全地利用宝贵的铜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及一流平台,构建长足、高速发展的源动力

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确立了依托技术创新提升内在品质,做强、做大主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建立了涵盖地质、采矿、选矿、冶金和检测等门类的特色研发体系。坚持把市场经济思想贯穿于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始终,健全“紫金”特色的科技管理制度,创造性提出“成绩归我,责任在领导”的科研“免责制”、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双轨制薪酬制度和紫金特色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大胆的实施集团公司内部科技项目“招投标制”,改变了过去“要我干”为“我要干”,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主观能动性、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创造热情,完成了一系列高水平、适用性强的成果,为集团公司的长足、高速发展提供巨大的源动力。先后组织申报、获批、建设了国内黄金行业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福建省创新性企业、福建省级专利试点企业等科技资质,逐步搭建了我省一流的人才聚集与培养、自主创新成果基地,将长期对我省核心产业提供智力支撑,保障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积极组织学术总结,促进成果推广

工作中,就开发的科技成果,积极采用申请专利、学术论文交流与编写等方式,积极组织学术总结,推进成果转化推广。先后在核心期刊《金属矿山》、《矿产综合利用》等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申请并授权实用型新专利2项。

Copyright © 200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04284号
主办单位:福建运盛青年基金会 电话:0591—87532781/87532925 地址:福州市东大路73号东湖大院 邮编:350001 技术支持:影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