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以致用,开拓创新

——吴守丽事迹介绍

吴守丽,女,1975年11月出生,福建闽清人,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0年获福建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福建省卫生系统第四批第三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兼任福建医科大学兼职教师,为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评审专家和福建省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曾荣获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度先进工作者,还被推荐为2010-2012年厅直属机关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吴守丽同志一直默默奋战于疾病控制与科研工作的第一线,牢固树立“研以致用、用以促研、研用结合”的观念,在工作中努力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充分做到了工作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钻研,不断开拓和深化了我省在艾滋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及生物安全等防治领域的研究,并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省卫生厅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项目等7项科研任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和福建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叁等奖1项(第六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主要参与者)。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200510099746.3,授权公告号1800854B)研制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快速金标诊断试纸盒与厦门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请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项(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400997号),该试剂盒现已商品化并销往全国各个省份。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8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2篇SCI论文。撰写的研究论文荣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1篇。多篇论文曾先后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如第六届中日病毒学学术会议(上海)进行大会交流、第一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北京)进行大会交流、2010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湖南衡阳)做大会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

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防治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HFRS是我国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尚无特异治疗方法,重症病例易死亡,因此实验室早期确诊甚为重要。鉴于当时尚无国产商业化抗体诊断试剂盒可供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HFRS的诊断和防治工作。为此,吴守丽同志即着手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及省卫生厅青年基金资助下,经过潜心钻研,终于研制出肾综合征出血热快速金标诊断试纸盒,该试剂盒成功申请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同时建立起双抗原夹心ELISA法,可用于检测人及动物血清总抗体,解决了疫源地监测及确定等问题,并首次将其应用于福建鼠间HFRS流行病学调查。此外,她还率先建立起nested RT-PCR分型方法,对疫区鼠肺及人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从而为疫源地的分类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HFRS病例早期快速诊断的实现不仅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及提高治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约可达5700万元,而且能够对鼠间带病毒状况与人间疫情动态进行监测,提供预警信息,控制流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成果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该产品年销售可达约250万元。该项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医学科技三等奖。

2.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仍呈快速增长趋势,力争早期、准确、可靠的诊断和寻求有效治疗是防止其广泛传播的关键所在。针对HIV抗体窗口期以及HIV-1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的早期诊断用目前的血清学实验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等问题,吴守丽同志充分利用该中心所建立的国内为数不多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这一有利的平台,在艾滋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早期诊断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首先,她率先在全国建立起HIV微量全血培养技术,能够从少至10ul的微量全血中培养出HIV病毒,使得我省在艾滋病病毒的分离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还向国家病毒种库交付40多株艾滋病病毒,进而丰富了国家的HIV毒种库。除此之外,她还建立了多种艾滋病快速诊断方法,比如多引物nest 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实时定量PCR、干血斑检测技术等,这些诊断技术的建立不仅可用于窗口期HIV感染及HIV-1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的早期诊断,还可作为HIV确认实验的补充和辅助诊断。在从事艾滋病相关研究项目中“福建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及实验诊断的研究”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多引物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荣获第七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福建省预防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不仅如此,吴守丽同志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率先在我省开展HIV传播途径的追踪调查,先后为我省三起因受血传播HIV的疑似样本进行核酸诊断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为有关部门正确判断是否为血源性传播提供参考依据。随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在全省大范围开展,吴守丽同志清楚地认识到HAART 广泛应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HIV 耐药的考验。为此,她率先在全省开展HIV耐药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地了解我省HIV耐药毒株流行情况,并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此外,为了便于开展HIV相关基础应用研究,她勇于挑战,大胆创新,经过一年的研究终于成功构建出HIV-1 Thai-B亚型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适用于我国流行毒株的HIV-1假病毒感染系统,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可以在常规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这样有利于大规模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不仅如此,她还建立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单循环重组假病毒的HIV-1表型耐药检测系统。该项研究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并申请获得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01)的资助。该科研成果曾先后3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并作大会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3.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验室微环境污染监测检测技术和安全状况客观评价指标方面还不成熟,也没有标准化,以致难以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吴守丽同志积极参加了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环境物体表面污染监测检测技术与相关安全评价(2009ZX10004-502)”及其“十二五”滚动项目的研究。该研究项目不但提升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的相关技术能力,而且也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以及重大活动的安全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借助该平台,吴守丽同志还参加了国家认可委主办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及医学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书,同时被推荐作为福建省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

吴守丽同志将本着“研以致用,开拓创新”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奋斗在疾病控制与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为福建人民的健康、海峡西岸的建设、平安福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opyright © 200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04284号
主办单位:福建运盛青年基金会 电话:0591—87532781/87532925 地址:福州市东大路73号东湖大院 邮编:350001 技术支持:影创企业